English

季羡林——斑驳古镜熠清辉

1998-07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春末荫浓,夜凉如水,闲花碧野的燕园似乎已在和风中沉醉。一位耄耋老人,却以一本《牛棚杂忆》,击碎了未名湖的云影波光。

87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,像他在“文革”中一样,原本可以做一个逍遥派,却又“自己跳出来”,让记忆之舟驶回三十年前,灵魂重历那些惊心动魄、不堪回首的往事,撕开伤口,蘸血和泪,写下了这部历史的见证,为的,只是长存心中的一个期待。

当先生在“文革”中成了阱中之兽,任人宰割之时,曾坚定的选择到圆明园荒凉寂寞的大苇坑中去“自绝于人民”。然而,千钧一发之际,一场批斗却让先生顿悟,“折磨人的办法,只是改造人的身体,而绝不会改造人的灵魂。”万般绝望之时,先生心中却升起了一点微茫的希望,有朝一日,当这一切都成为历史之时,能够看到人心的震憾和世人的警醒。

然而,季老的期待却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失落。人们将真正的伤痕深埋心中,为尊者晦,为逝者讳。亲历者的沉默成了季老的心事。“这场空前的灾难,若不留下点记述,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,将来气候一旦适合,还会有人发疯,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。”智者的担忧和长者的责任感使先生秉笔直书,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盘托出,“希望对读者会有点帮助”。

百年华诞,北大人欢庆北大的历史与光荣,还有人记得这里曾经的混乱、野蛮和愚昧吗?那场绚丽面纱蒙着的残酷悲剧曾在这旖旎风光中上演。三十年的岁月沉淀下困惑、观察和反思,平和而犀利的文字后面,道出的是时代老人心中排遣不开的悲哀、孤独、恐惧;以及一个赤诚的信念:给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一面“照见绝望和希望”的镜子。

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”北大百年,先生欣喜,激动而不能自已。出席会议、发表讲话、主持学术讨论会……壮心犹在的季老每天坚持工作三四个时段已逾两周。亲朋、助手都劝先生注意身体,先生却说:“北大的事,北大的人不着急,谁来着急呢?”由于连续紧张的工作,先生的血压已高达220,不能参加活动,必须卧床静养的他仍一再叮嘱秘书:“我这不成了‘罢演’嘛!要好好替我向大家道歉。”

风雨沧桑走过,燕园又迎来了个雨霁微晴的早晨。天色伏明,处处是鸟啼虫鸣。已到望九之年的季先生,多年来的习惯不改,早已亮起了朗润园里的第一盏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